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媒体报道
重磅!《山西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摘要
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浏览:1100次

大会共九项议程:一是听取和审议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和批准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三是审查和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山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山西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四是审查和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山西省2020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山西省2021年省本级预算;五是听取和审议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六是听取和审议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七是听取和审议山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八是审议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修订草案)》《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的提出和处理办法(草案)》《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和处理办法(修订草案)》的议案;九是选举及其他事项。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摘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实现趋稳向好。

有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

全省经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出困境,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765万亿元,年均增长5.5%。

▲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贯彻国发42号文件,搭建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

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评办法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83.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40.4%、达到5400户。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领跑全国,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进入全国前列。

强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腾笼换鸟”净回笼资金150亿元。

承诺制改革、标准化改革、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持之以恒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三晋母亲河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完成营造林2300万亩。

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晋面貌焕然一新。

构建“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新型城镇化格局,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9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77个。创建1005个省级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

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04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744公里,完成“四好农村路”7.48万公里。

大西高铁全线贯通,大张客专、郑太高铁开通运行,集大原高铁控制性工程开工,武宿机场改扩建总规获批,太原地铁2号线通车、1号线开建。

▲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六连涨。

白求恩医院加快建设。“二青会”成功举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五年下降70.9%。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24件、政协提案4492件。出台省政府规章36件。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市县和开发区全面推开“一枚印章管审批”。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五级全覆盖。

2020年工作回顾——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情况:

去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正增长指标增幅高于全国,负增长指标降幅低于全国”,全省GDP增长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7.6%。粮食产量达到142.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以非常之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36天时间基本消除本土新发病例,用52天时间本土病例清零。13支医疗队、1516名优秀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有序复工复产,落实“六稳六保”,经济增速加快。

▲以战略之举推动创新生态建设和“六新”突破。

制定实施人才新政12条,年度引进博士首次破千。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0.3元/千瓦时电价。全国首个5G煤矿专网建成运行。

数字经济、新装备、新材料等五大领域涌现出国际国内领先的先进产品179个。

光伏电池、手机等产量分别增长35.8%、21.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8%。

以持久之功推进转型项目建设。

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精准招商。

全年新开工项目7274个,计划总投资1.24万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9%。

▲以果敢之策攻坚改革“深水区”“硬骨头”。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省属企业专业化战略重组,省属企业从28家优化调整至19家。

开展国有企业“六定”改革,省属企业集团总部机构、员额分别压减40%和72%。

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一般工业项目“拿地即可开工”。

▲以最严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隐患排查整治,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19%、14.15%。

“十四五”主要目标 —— 十大目标

▲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

▲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

▲城乡融合发展形态基本形成;

▲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八个聚焦

▲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做强产业链。做优供应链,推动山西更多产业产品、技术、装备、材料进入国内大循环的中高端。

▲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加快“六新”突破。

▲聚焦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数字山西战略,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蓝色经济,推动基础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聚焦重塑转型综改新优势

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制度型开放。坚持“三对”“六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动“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建设,提升太原都市区在全国地位。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进三大省级战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焦建设美丽山西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开展“五湖”治理,深化污染防治,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施技能富民战略,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创新文化服务供给,讲好山西故事,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

▲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021年工作安排 —— 十项任务

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坚持人物同防,防止人传人、物传人。

持续加大防疫科研攻关力度。有序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

突出“第一落点”,压实“四方责任”。

教育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精准落实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稳岗就业等政策举措。

做好政策跟踪评估,加强生产要素调度和供需对接,有效抗风险、稳增长。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双百”行动。

加快建设十大省级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推进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健全常态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和转移转化激励机制。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建立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两长制”,助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前沿引领、前瞻布局,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深化标准化改革,围绕“六新”建标准,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建设10座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个。

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加快产业提档升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支持省内优势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重点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游山西·读历史”“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旅游品牌。

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再建成2000公里。

推出晋风晋韵文创产品,叫响“山西三宝”。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现代会展业、养老服务业。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再新建5G基站1.5万座,加快推动市县城区5G网络全覆盖。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培育引导住房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培育10个农村电商强县和100个农村电商强镇。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力争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家。扎实推进太原、大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好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方案。

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适时开展直接授权省国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试点。

开展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及员工持股和期权激励试点。

完成省级事业单位办企业脱钩改革,大力推进市县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继续实施“万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和年轻一代“接力计划”,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户。

健全民营企业诉求维权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布局,强化省会城市引领辐射作用,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对转型综改示范区实行省级财政直管。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集资行为。建立地方金融组织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鼓励市县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综合配套改革集成优势。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高起点申建国家自贸区,争取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有效对接RCEP、中欧投资协定的政策机制。

深度融入京津冀,主动对接长三角、大湾区,深化区域合作。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

加快黄花、药茶产业提质升级,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00家。

加快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面,新开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个以上,整村分类推进改厕30万户。

推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创评,推动移风易俗。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衔接试点。

扎实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

推进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和供销社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继续执行“四个不摘”, 防止返贫致贫。

分类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整体推进县稳步发展、先行示范县引领发展。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环境整治工程、风格塑造工程、路网畅通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市客厅”打造工程、城市文脉保护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文明城市创建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通过产业集聚、教育集中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聚,加快就地城镇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城风貌,提升县城公共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要以业兴镇,打造一批文旅小镇和特色产业小镇。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展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以汾河带动其他六河、五湖和大泉、湿地保护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5万亩。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类柴油货车,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等新增和更新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车。

稳步提升水生态质量。加强工业集聚区废水治理,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1万立方米/日,强化沿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快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7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拓宽增收渠道。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建设认定400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

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

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独立学院转设。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高水平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争取更多精品体育赛事落户山西。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健全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

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准备工作,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20元。

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开工改造棚户区8526套。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加大非遗和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开展重大考古课题研究。

在办好10件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再新增1件,即建设20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和煤矿安全生产特别规定等,压实各方责任。

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开展“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巩固扫黑除恶成果,严厉打击涉枪涉爆、文物盗掘买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害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深化“三零”单位创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抓好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建设法治政府。 

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舆论监督。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制度,推动重点领域立法。

▲打造“六最”升级版。

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再压缩时限、材料、环节30%以上。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新设企业“一天办结”。推动130余项高频个人服务事项“跨省通办”、70余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

▲推进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狠抓工作落实。 

加强“五账工作法”运用,健全专班推进机制,强化“13710”“四不两直”“点办理、批处理”等方式手段,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林武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20日上午9时,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林武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为我省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三晋儿女备受鼓舞、奋勇争先。五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推动全省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转型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我们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实现趋稳向好。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间接压减煤炭、焦化、钢铁等落后过剩产能,关停煤电机组425.6万千瓦。退出僵尸企业238家。实施工业提质增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服务业稳定增长等政策举措,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外贸主体,全省经济201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出困境,2017年上半年追平全国增速、迈入合理区间。2017至2019年,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以上,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765万亿元,年均增长5.5%。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贯彻国发42号文件,搭建转型发展的“四梁八柱”。全面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力打造转型综改示范区,开发区数量由26个增至88个,工业类开发区规划面积占全省面积达到1.85%,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35%。创造性实“111”“1331”“136”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5个和31个,院士工作站达到114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5年增长3.5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新一代半导体、手撕钢、高端碳纤维、高铁轮轴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国家农高区建设顺利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黄河、长城、太行”“游山西•读历史”等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各类市场主体、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3.5万户、5400户。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领跑全国,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进入全国前列,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年产量达到85.2亿立方米。强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腾笼换鸟”净回笼资金150亿元,“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推进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科研院所改革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承诺制改革、标准化改革、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成功举办中联部专题推介会和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依托进博会、太原论坛等平台宣传山西。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开通大同、运城等航空口岸,太原武宿机场吞吐量最高突破1400万人次,太原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运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5%。

我们持之以恒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坚持精准方略,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我们即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9%,PM2.5平均浓度降到44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三晋母亲河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完成营造林2300万亩。果断有力推进城商行、农信社等改制化险,有效化解联盛等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我们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晋面貌焕然一新。构建“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新型城镇化格局,打造太原都市区核心引擎,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加快推进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题整治。创建1005个省级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04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744公里,完成“四好农村路”7.48万公里。大西高铁全线贯通,大张客专、郑太高铁开通运行,集大原高铁控制性工程开工,武宿机场改扩建总规获批、配套工程启动建设,太原地铁2号线通车、1号线开建,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我们尽心竭力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培训350万人次,19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65元和4424元。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六连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77元、209元。实施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与北大、清华等高水平大学合作成效明显。农大农科院合署改革不断深化。白求恩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成功举办。加快报业、广电、文艺院团等领域改革,一批优秀剧目获得国家级大奖。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

我们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政府效能不断提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24件、政协提案4492件,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市县和开发区全面推开“一枚印章管审批”,动态调整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率先开展全省域营商环境评价,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五级全覆盖,省级90%、市县8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覆盖省市县乡的“13710”督办功能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稳步向好、转型态势强劲、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非常之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三线作战”“四环联动”“五严五防”,分层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用36天时间基本消除本土新发病例,用52天时间本土病例清零,实现“双零”目标。13支医疗队、1516名优秀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全力做好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防控工作。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加大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租金减免等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速逐季加快。

二是以战略之举推动创新生态建设和“六新”突破。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出台加快构建创新生态指导意见。制定实施人才新政12条,全面启动引进人才战略行动,年度引进博士首次破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0.3元/千瓦时电价。长城“智能云”工厂等建成投产,凯赛生物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国首个5G煤矿专网建成运行。数字经济、新装备、新材料等五大领域涌现出国际国内领先的先进产品179个。成功举办晋阳湖•首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8%。

三是以持久之功推进转型项目建设。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五次集中举行“三个一批”活动,全年新开工项目7274个,计划总投资1.24万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9%。

四是以果敢之策攻坚改革“深水区”“硬骨头”,探索形成国资监管“品字架构”和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管资本模式。大刀阔斧推进省属企业专业化战略重组,省属企业从28家优化调整至19家,形成了能源产业“双航母”格局,重组和组建一批新兴产业旗舰劲旅。推动太钢集团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有企业“六定”改革。大力推进“承诺制+标准地”改革,一般工业项目“拿地即可开工”。

五是以最严监管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出台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特别规定和监管专员制度,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19%、14.15%。

通过艰辛努力,去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正增长指标增幅高于全国,负增长指标降幅低于全国”,全省GDP增长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7.6%。粮食产量达到142.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历经艰难险阻,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攻坚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晋部队、公安干警和中央驻晋单位,向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创新生态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还需持久发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存在薄弱环节,民生事业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抓落实的能力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把短板补上,把山西的事情办好。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进入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时期。要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不断在“六新”上取得突破,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奋力争先,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到“十四五”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转型发展蹚新路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经济总量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国位次稳步前移。一流创新生态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形态基本形成,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经过持续努力,到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全国中游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里对重点任务作简要报告。

(一)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做强产业链,做优供应链,推动我省更多产业产品进入国内大循环的中高端,更多技术、装备、材料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更好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二)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凝炼一流课题,搭建一流平台,创优一流环境,引育一流人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六新”突破。

(三)聚焦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数字山西战略,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蓝色经济,推动基础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四)聚焦重塑转型综改新优势,实施优势转换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实施一批标志性牵引性重塑性改革举措。推动制度型开放。坚持“三对”“六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五)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动“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建设,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进三大省级战略和五大平台建设,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聚焦建设美丽山西,践行“两山”理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开展“五湖”治理,深化污染防治,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七)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技能富民战略,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

(八)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政府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殷嘱托,承载着全省人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向往。我们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锚定目标不松懈、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宏伟蓝图!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我省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六新”突破,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今年,要在全面完成今年,要在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各项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实行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和全流程管控,做好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防控。加快提升县级公立医院重大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优化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晋人员、冷链物流零星疫情自动响应机制,加强分析研判、数据共享、信息公开、分级响应、协同联动。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密切关注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创造性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精准落实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稳岗就业等政策举措,抓好入企服务工作。开展重大政策前瞻性研究,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效抗风险、稳增长。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双百”行动,加快光刻机用激光器、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智慧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超算中心。调整优化省重点实验室,高标准谋划组建省实验室

上一篇

电力调度交易与市场秩序 厂网联席会议制度通知正式下发

返回目录
下一篇

国电电力在建世界最大钢结构冷却塔顺利结顶

版权所有: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 www.sxxrny.com  地址: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学府园区长治路230号能源互联网大厦5层512室  ICP备案:晋ICP备19004433号-1号   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540号